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干旱区研究

干旱区研究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分类:   自然地理学测绘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675
  • 国内刊号:  65-1095/X
  • 期刊定价:    ¥370
  • 起订时间:   2024年06月
  • 创刊:   1984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干旱区研究
  • 发行:   新疆
  • 语言:   中文
  • 主编:   李彦
  • 邮发:   58-37
  • 库存:   200
  • 邮编:   830011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出版地方:新疆
        • 快捷分类:地质
        • 国际刊号:1001-4675
        • 国内刊号:65-1095/X
        • 邮发代号:58-37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干旱区研究简介

      • 《干旱区研究》(CN:65-1095/X)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干旱区研究》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等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载该领域的原始创新性、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学术论文。

      杂志文章特色

      • 1文章篇幅:来稿力求文笔精炼,观点明确,数据可靠。论文字数(含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研究论文在8000字以内,简报3000字以内,综述不要超过10000字。

        2文章编排格式:题名(以不超过20字为宜),作者姓名,单位及地址、邮编,中文摘要(250字左右),关键词(3~8个),英文摘要(不少于500个单词),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所获学位、研究方向、E-mail地址),论文所属项目及编号,正文,参考文献。

        3图表:文中图、表要精选,只附最必要的。图、表标题须中英对照,图中文字、符号、横纵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需标明,文字部分应避免罗列与图、表重复的数字。

        4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等,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请标注。

        5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文中引用处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非正式出版物,在当页以脚注标注。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干旱区研究栏目设置

      天气与气候,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其他,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及其利用,植物生态,气候变化,植物资源,植物生理,应用气候,植物及植物生理,气候与气候变化,景观生态,泛第三极环境与绿色丝路,气候与气候资源,生物及生物资源,气候及气候资源,土壤生态,气候环境,农业生态,土壤环境,亚洲中部生态与环境,土壤及其利用,天气与应用气候,陆面过程,气候与气候灾害,环境生态,植物与植物区系,水土资源及其利用,生物环境,植物地理及植物生态,绿洲生态,水土资源与环境,干旱区造林碳汇项目专题,动物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与生态,土壤及土壤环境,水环境,沙漠及其治理,水资源与水化学,土壤及土壤保护,土壤及土地资源,植物与植物资源,生态与农业,水土环境,植物地理,气候资源,冰雪资源,天气过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植物与植物生态,水文水化学,大气环境,生态农业,区域气候,荒漠化治理,气候应用,农田生态系统,其 他,论坛,书讯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五国和新疆)是地中海气候与东亚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区域天气气候与欧洲和东亚季风区迥异,具有世界独特的干旱区生态气候模式,即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绿洲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的生态气候地理格局。天气气候受高、中、低纬环流的共同影响,区域内部差异很大,形成多背景、多因子、多尺度影响下的极具代表性的气象灾害孕育和成灾环境。亚洲中部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蒸发量大、气温变化剧烈,而降水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天山山脉的中西段是降水高值区,近百年来整体表现为增暖、增湿趋势。高、中、低纬系统和中亚低值系统的活跃,共同造就了中亚东部(新疆)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异常增多。西亚西风急流是联系高、中、低纬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纽带。目前,该区域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不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同时对区域特有的环流系统、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规律和形成机理、高分辨率区域数值模式、地—气相互作用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预估等方面的研究也较薄弱,开展上述研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

      作者:杨莲梅,关学锋,张迎新

      摘要:过去一百年,全球增温已成不争的事实,而降水则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采用全球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对亚洲中部干旱区1950—2014年干湿变化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呈现出变湿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对PDSI指数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得到PDSI具有多周期的非线性特征,其中3~7 a的变化周期为主要周期,这与降水的变化周期一致。中亚五国为变干趋势,而中国西北地区为变湿趋势,并且这种差异在1979年后更加明显,表明"干旱越干旱,湿润越湿润"在亚洲中部干旱区不成立。上述主要结论对全球干旱区干湿变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胡增运,胡汝骥,周启鸣,陈曦,殷刚,钱静

      摘要: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全球变暖加剧水循环,引起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发生明显变化。借助最新资料对过去50 a西北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要素变化特征和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其主要结论:(1)西北干旱区水汽和降水量有一致性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突变型增多,21世纪初有微弱的减小态势。受季风强度减弱的影响,西北东部地区水汽和降水量减小明显。(2)降水量增加站点占到95.9%,形成了天山、祁连山等增湿中心,具有明显的增湿海拔依赖性特征。(3)实际蒸散发量呈微弱的减小趋势,天山山区明显减少,而祁连山地区明显增加。(4)干旱区西部夏季降水以西风带水汽输送为主,但大尺度大降水过程发生时,低纬水汽输送尤为重要。全球气候变暖在影响着大气水分循环要素明显变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干旱区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不确定性。

      作者:姚俊强,杨青,毛炜峄,刘志辉

      摘要:2013年5—8月按照GB13580.2-92规定的大气降水采样方法,采集了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南坡榆树沟流域32场降水,进行了p H、EC及离子组成的测定,并运用综合描述法、相关性分析、气团来源轨迹、富集因子及端源贡献法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榆树沟流域夏季降水的p H平均值为6.8,呈弱酸性;电导率在3.79239μs·cm-1,受降水量影响明显;阴阳离子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SO42-〉NO3-〉Cl-〉F-和Ca2+〉NH4+〉Na+〉K+〉Mg2+;SO42-、NO3-、F-和NH4+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Cl-基本来自海盐源,受地壳源的影响甚微;Na+的来源受海盐源和陆源共同影响;Ca2+和K+来自于非海盐源的贡献。

      作者:王晓艳,蒋缠文

      摘要: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1961—2013年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流域的降水、径流、NDVI指数进行趋势与突变点分析,采用小波Morlet函数分析方法,对降水、径流数据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分析,探究降水与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北川河流域53 a的平均降水以0.729 5 mm·a-1的速度增长,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斜率以0.005呈不显著增长趋势,径流深以0.490 5 mm·a-1的速度呈下降趋势;降水与径流的周期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范围有差异性,变化周期为5 a的显著周期和41 a的接近显著水平周期;径流量受降水与NDVI的共同影响,其中7—10月的降水与NDVI对径流的影响显著,径流变化受当月和前一月的降水与NDVI变化控制。

      作者:董喆,贺康宁,王根柱,王先棒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